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我院构建“美育思政”育人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3-11-27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所有高校、教师和课程都应切实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协同效应下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这里,美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同时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的时代逻辑,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实践要求。

近年来,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跟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和价值建构,形成同向同行、互融互通的“美育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强化设计,完善“美育思政”育人机制。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美育从“美”的感性层面浸染心灵,思政从“德”的理性层面塑造行为,二者围绕“审美”和“育魂”两大功能目标充分发挥育人效应。为此,学院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美育思政工作的内涵与方式,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完善并强化了美育中心工作职能,从整体规划、发展建设和制度层面进行全面统筹、一体设计,构建由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发挥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作用。结合各二级学院专业特点,要求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将美育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体系,实现美育课程思政的落地落实。同时,依托“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等平台,扎实开展美育思政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夯实思想根基。

随着在线教学、远程教学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院也积极探索“互联网+”下思政元素融入美育工作的机制创新。借助新媒体的载体优势,综合利用QQ群、微信群、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将美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合,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寓育于美、寓教于乐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延展内涵,丰富“美育思政”实践方式。学院以弘扬时代精神、陶冶情操为导向,引领青年学生深入现实,发现和感受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发展之美、人物之美和生活之美。紧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导向,搭建多样化平台,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并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如围绕建党百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开展了“讲述红色故事”“喜迎党的二十大 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和“弘扬红色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木刻版画作品展等活动,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案例,将艺术创作和赏析等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对党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而且自觉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组织了手绘“防疫板报”、学习“手势舞”等活动,宣传防疫政策和卫生常识。美育中心制作的以“战疫”为主题的视频作品《让世界充满爱》在省教育厅网站播出,影响广泛。同时,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汇聚书画、陶艺、歌舞、小品、设计展示等,使学生切身了解美育、感受艺术、体验高尚,真正将美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连接起来。

结合专业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学院还选取、挖掘丰富的美育思政素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正确育人方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以美化人、润物无声。如师生原创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情景歌舞剧《太史公歌》《渭华谣》等,寓价值观引导于艺术素质培养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彰显了“美育思政”工作的突出成效。

教师引领,提升“美育思政”教学成效。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学院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厚植美育和思政情怀,从根本上理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导向性,注重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力强化教师培训工作,根据时代变化,不断探索、深化培训内容和形式,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做好学生价值引导、审美提升、心灵塑造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广大教师也能在实际工作中以身示范,重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着力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如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深入挖掘中医药、美术、舞蹈、音乐、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等课程教学中的美育和思政元素,不仅增强了专业课程的美感,有助于广大学生通过具象化的教学形式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更恰当地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

为充分激励教师在“美育思政”工作中发挥作用,释放美育思政的育人活力,学院建立了教师教学多元评价体系。如在岗位聘任、绩效考核中,提出美育、思政教育方面的要求,促进教师将个人专业修养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学生素养、颂扬时代声音的美育思政教学能力。同时,加强督查工作,形成定期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确保“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更好地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协调发展。

合作交流,整合“美育思政”教育资源。紧扣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导向,学院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将美育思政教育从校内延伸至校外,从课堂拓展至社会,引导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能力。学院与渭南市皮影协会携手共建“渭南皮影艺术馆”,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社会实践品牌,举办“古调新弹——秦东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美育鉴赏和创造能力,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与博大精深。美育中心和师范学院承担完成了渭南市政协编撰的地域文化作品《诗咏渭南三百首》一书的译解和音频录制工作,在“学习强国”陕西平台和渭南平台播出,社会反响热烈。

学院还大力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如参加渭南桃花源“第二届桃花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美的认识,提升社会责任感。2022年7月1日,学院美育中心与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共同承办了“音起仲夏·乐迎盛世”2022渭南市“喜迎二十大群众音乐会”,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献上了真挚美好的祝福,为广大群众捧出了一场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在场领导和观众的好评。音乐会通过渭南广播电视台、华山网进行了全程直播。

我院遵循科学性、时代性、人文性和艺术性原则,创新构建新时代“美育思政”育人新模式,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入学生课程体系、活动平台,充分、合理开发、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从知识融合、技能学习、时代衔接和精神传承等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情怀和思想素质,实现了“美育思政”的有效融合,极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效。(来源:美育中心)

关闭

版权所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渭南市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科教园区     邮编:714026     陕ICP备11005299号-1 61059002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