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守正创新 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医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发布日期:2025-03-1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将思政教育与课堂、学生、党建“双创”凝聚融合起来,共同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奋斗,是医学院始终思考的问题。在不断的课程实践中,探索出“思政+教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医药育人的新模式。

借力内外师资培育“三个课堂”,多层次激发学生新动能

“思政课堂”坚定师生理论信仰。聘请外部专家加强理论深度,引入其他高校教授、市理论宣讲团成员等外部专家,为师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同时通过内部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组织医学院教师参与专题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使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融合实践教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师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师生在实际中体验和运用理论知识,实现知行合一。

“红色讲堂”锻造师生忠诚品格。邀请革命历史见证人分享经历,如邀请老革命、老教师等历史见证人来医学院讲述革命故事,用亲身经历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医学院积极挖掘地方红色资源,鼓励和支持教师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教育资源,编制特色红色课程,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红色电影展播、红色故事会等,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分享课堂”深化师生爱党爱国。引入社会知名人士分享经验,邀请杰出校友、行业先锋等来院分享其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经历,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建立教师之间的知识与经验分享机制,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分享,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并鼓励他们分享所学所感,通过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服务师生中擦亮课程思政新底色

构建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体系。医学院课程思政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参与,还需要所有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中医药专业的教师,他们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医德医风、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榜样。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再到实习实训,确保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思政目标和内容。课程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内容,还应包括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

深化医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在医学专业教育中,特别强调医德医风的建设,将其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医术的同时,学会如何成为一名有道德的医生。利用临床实习见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和实践医德医风,使之内化为个人品德。定期举办医学伦理、医德医风等主题的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医学界的优秀代表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医学领域的典型案例,尤其是那些涉及医德决策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实施情境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医患交流、手术操作等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临床环境中学习和锻炼,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观念。同时运用网络平台、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明确中医药文化融入“大思政”工作的时代意义。筑牢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思想根基,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杰出代表,具有人文与生命科学相融合的特性。通过中医药文化的深入学习,激发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人们重视日常养生,预防疾病,这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同时,积极发挥中医药文化育人作用,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根同源,能够为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培养其整体性、系统性的辩证思维方式。

解决中医药文化融入思政工作的现实困境。开发专用教材,针对当前中医药文化教材缺乏的问题,医学院组织专家编写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医药文化通识教材,系统介绍中医药文化的历史、理论、实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加强课堂主渠道建设,将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中医药文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

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按照“四有”教师标准,联合省内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共同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五一巾帼标兵”1个;聘请9名名师,组建“名师+”工作室9个;持续培养双师型教师,现占比达80%,培养具有行业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4名,校内专业带头人4名,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获陕西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2项,教师荣获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教学能手”“教学标兵”各1项;立项教科研项目省级4项、市级1项。

巩固课程思政成效,宣扬中医药文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医学院秉持服务区域中医药企业发展、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助力区域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保障全民健康的核心宗旨,积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承办2024年陕西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医传统技能赛项、2023年渭南市中药调剂技能大赛;近三年共获批渭南市科技局项目2项,国家级终身教育项目4项,并与渭南强制戒毒所联合申报了科研项目2项。打造我院助力乡村振兴“智库”,立项中医药类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个,获国家授权专利8项,避瘟汤、艾草枕、中药茶、老年中药纸尿裤、拐枣微生物发酵护肤乳等5项中医药科研成果实现成果转化。

响应国家政策,实施“健康助力扶贫”和“双百工程”等帮扶项目,积极参与组建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为“三区”人才提供定向科技服务;2022年以来面向基层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药种植贮养技术培训,累计培训人次超过600;对口帮扶澄城县雷家洼乡黄芩种植扶贫项目,累计受益群众达1500人。面向区域内复转军人培训年均600人次;承担陕西省中医馆骨干人才等省级培训,年均培训900人次以上。优质完成“马背诊所”—对口帮扶西藏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医馆医疗机构项目。开展中医药科普教育8次;2022年中医专业教研室研发避瘟汤,受益群众两万余人次。

课程思政是对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医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有利助推。医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认真对标学校“十四五”规划,按照“12116”总体部署,以“双高计划”建设和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等“多校联创”为核心目标,以十一项规划工程为重点抓手,坚持持续培育、优化布局、示范引领、开放融合,把课程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加大力度推动中医学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凝心聚力打好我院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撰稿:医学院 赵鑫 刘思航 审核:张儒)

关闭

版权所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渭南市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科教园区     邮编:714026     陕ICP备11005299号-1 61059002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