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门户 一网通办 |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第三批驻村工作队圆满完成帮扶任务

发布日期:2025-10-2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近日,我校派驻大荔县埝桥镇南黄村的第三批驻村工作队,圆满完成两年驻村帮扶使命,与新一批工作队顺利完成轮换交接。两年来,工作队扎根基层、担当作为,依托学校资源优势为村民办成40余件实事,在组织建设、产业振兴、文化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集合资源促振兴

学校始终将驻村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两年来,校领导先后15次赴南黄村调研指导、慰问困难群众,为帮扶工作定向解难。两年间,学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余万元,成功引进帮扶资金50余万元;统筹农学、医学、商学等优势学科力量,组建30余个博士教授帮扶团,组织200余名师生深入村里开展实践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校地协同”新动能。

建强堡垒固根基

工作队以“抓党建促振兴”为核心,联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与村党支部开展共建,签署共建协议,共开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用心关爱新老党员,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积极性。同时,工作队完善工作机制,与村“两委”构建紧密协作团队,通过“每周例会定要点、常态议事谋发展、定期述职呈上级”的工作模式,让村级治理更规范、更高效。

提升治理新效能

为提升治理水平,工作队主动“走出去学经验”,先后8次参加省市县校组织的乡村振兴业务培训,带领村干部走访蔡家坡村、新庄村、曹峪村、李十三村等50余个省内示范村,学习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先进做法。依托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团队,为南黄村量身定制概念性规划设计,确保乡村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还牵头成立村级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道德大讲堂活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同步发展。

聚焦产业谋发展

针对南黄村冬枣产业核心需求,工作队联合学校农林科技学院博士团队开展“测土定肥”服务,形成详尽检测报告,为冬枣提质增产提供科学支撑。依托经济管理学院直播团队在村设立培训基地,连续三年开展冬枣直播培训与销售帮扶,助力村民掌握直播新技能。学校通过“以购代扶”方式,累计采购南黄村冬枣万余斤,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积极协调资源,定期组织冬枣种植技术培训,为冬枣设计专属包装与LOGO,从采摘、分拣到包装全流程把控品质,全力打造“枣乡南黄”特色品牌,让冬枣成为村民致富的“金果子”。

深耕文化育新风

在文化振兴领域,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全力创建县级“文明村”与文化振兴样板村,制定详细创建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落细。通过组建乡贤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农家书屋、成立秦腔协会,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一约四会” 制度与善行义举榜,选树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文明新风。同时,深入挖掘南黄村历史文化与村风家风,凝练特色文化元素、编辑村史,让乡村记忆得以传承;帮扶完善村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与文明一条街,为村民打造文化活动新阵地,成功助力南黄村实现文化振兴目标。

为民服务办实事

工作队始终把村民“急难愁盼”放在心上,重点关注脱贫户、低保户等群体,定期上门走访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建立详细帮扶需求档案,为困难群众发放慰问品、慰问金,购置生活必需品,用实际行动解决村民难题。为改善村里基础设施,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积极争取项目,修建千余米长的生产道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学校团委也主动对接需求,先后组织9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开展义诊、健康讲座、未成年人普法、文化墙彩绘、环境美化等活动,让南黄村不仅“产业兴”,更实现“村容美、村民乐”。

实干赢得好口碑

两年驻村路,一生南黄情。我校第三批驻村工作队以“兢兢业业办实事”的作风,赢得村民一致好评,也积累了“规划先行、找准抓手、引进资源、建立机制、严格作风”的宝贵经验。工作队成员在基层实践中开拓视野、锻炼能力、磨炼意志,郑言获评“2024年度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优秀第一书记”,代表大荔县在全市驻村人员培训会上分享经验。韩江戈获评“2023年度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优秀工作队员”,学校也首次荣获渭南市“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优秀单位”称号。

轮换交接时,第三批驻村工作队成员纷纷表示,“驻村的经历是宝贵财富,我们会把驻村所学、所悟用到今后工作中,继续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新一批工作队已接过帮扶“接力棒”,我校将继续以校地协同为纽带,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撰稿:党政办公室 郑言 审核:淮伟凤)

关闭

版权所有©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渭南市高新区胜利大街西段科教园区     邮编:714026     陕ICP备11005299号-1 61059002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