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办公室通知精神,6月16日下午,医学院给相关人员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要求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开展自学。6月19日下午,召开了科级以上干部及各教研室主任会议,专题学习讨论《规划纲要》。与会人员积极发言,谈认识、讲体会、话感悟,为实施“健康中国”荐言献策。会后经办公室进一步梳理汇总,形成如下学习体会。
一、充分认识《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对医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14年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突出强调了三项重点内容:一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二是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在强基层基础上,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三是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实现全民健康。
《规划纲要》是今后14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领会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认真思考医学院校如何担当历史使命,思考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培育医药卫生人才,在健康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积极投身其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二、深刻领会《规划纲要》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
1.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建立健全我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积极构建和创新健康教育模式。
2.要建立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着力塑造师生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将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控烟限酒宣传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开展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相关活动等列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3.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参与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4.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特别是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鼠疫的防控。加快校医院建设步伐,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加强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等相关制度。
5.要加强师生安全意识、心理健康等教育。
三、充分发挥医学优势,特别是中医药优势,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规划纲要》精神,特别是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组织专题论坛,就新提出的“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定位进行专题探讨与研究,并将其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
2.做好传承与创新,加强医学人才培养。将中医思维贯穿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始终,积极创新,探索适合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办好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同时,做好临床医学专业群建设,并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医药紧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团体、企业协作,开展医学专业短期培训。与卫计局合作,做好渭南医学人才继续教育工作。
3.组织教师对《规划纲要》进行宣传与宣讲。利用我院中医药和卫生专业师资优势,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与宣讲。在校内,为师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在校外,加大健康知识讲座的次数,增大区域覆盖面,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中医药防未病的宣传,向老百姓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为健康中国鼓与呼,为健康中国做贡献。
4.利用现有师资队伍教授多、博士硕士多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典籍的研究,认真学习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努力在《规划纲要》相关科研课题申报与研究中取得突破。积极申报建设渭南中医药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发挥养生保健研究所作用,推进中医养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成立儿科研究所,重点解决困扰儿童反复发作的疑难杂症问题。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义诊活动。
5.鼓励教师参与卫生诊疗服务、参与社会实践。要求教师按教育部要求参加社会实践;鼓励有资质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寒暑假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继续做好养生保健室的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养生保健、诊疗、休闲等服务;加快我院名医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步伐。
6.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医教融合共育人才。与各医院合作,在各专业开展“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做好与陕西荣军医院等的合作,发挥中医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开展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等方面的研究。与白杨卫生院、双王卫生院等合作共建中医馆、康复中心等,建设学生见习基地,指导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实现双师互聘。与澄城县合作,在中草药种植基地的发展中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利君-渭职院中药专家工作站,共建中药规范化栽培种植基地。
7.推广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8.积极做好专业的申报与调整。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做好专业群建设,申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与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医学美容医院合作,积极申报医学美容专业;做好现有专业调整,积极参与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医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