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有关部门:
为不断推动学校学风学纪建设,在学生中弘扬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使学生增强劳动技能、强化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感悟工匠精神,培养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2021年第5次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进就一步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成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能自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创造性劳动,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强志”、“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的,实现学生劳动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总体统筹协调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
组 长:杨宇清
副组长:学生处、团委部门负责人
成 员: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
各二级学院成立以党总支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学生管理科科长、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小组,负责各项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
四、主要任务
将每个月的第一周和第三周周三设立为学生劳动教育日,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劳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刻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树立正确劳动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具备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继承和弘扬劳动精神,形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具备主动作为、实干奉献的责任担当意识与公共服务意识。
(一)加强思想引领,倡导积极劳动观念
开展劳动理论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教育重要内容。利用每个月的第一周周三无课期间,采用主题班会、专题培训、集中宣讲、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意义,树立积极劳动态度。
(二)组织劳动活动,助力优良学风建设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进一步推动我校学风学纪建设。扎实落实卫生责任制,组织学生参与宿舍的清扫劳动,彻底清理卫生死角,不断提高卫生整治率和达标率,切实做好学生宿舍的日常保洁。利用每个月的第三周周三无课期间,组织全体学生开展宿舍卫生大扫除及评比活动,建立学生宿舍卫生清扫及检查常态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切实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校园相关工作,开展“投身创文我践行,感恩学校做贡献”校园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助推我校各项文明创建和学风学纪建设工作。
(三)结合专业特点,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技能培训、生产实习、工程训练等劳动实践教育。护理学院可结合护理类专业实验实训室,医学院可结合药用植物园,师范学院可结合舞蹈室、视听室,农林科技学院可结合园艺苗圃,经济管理学院可结合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国培公寓,机电工程学院可结合汽车实训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可结合建筑施工、工程测量实训室等,依托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劳动技能培育载体,推动课堂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贯通融合,深化“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实践,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劳动”特色育人活动品牌。
(四)发挥实践育人,扩展劳动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拓宽实践教育形式和内容,大力开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的排练,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把劳动教育与“互联网+”等创新创业赛事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五)开展工作研究,丰富劳动育人成果
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理论研究,适时开展教育成果展,将劳动教育与争先创优相结合,提升学管队伍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六)进行劳动评价,建立劳动考核制度
进行劳动素养评价,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明确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全体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必须参加不少于4学时的劳动理论教育和不少于4学时的劳动实践活动,由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进行考核,将学生参与劳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与评优、评奖、资助、入党入团相挂钩,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定奖、助学金及入党、入团等的重要依据。
(七)强化教育引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劳动教育宣传引导。发挥重大节日的涵育功能,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榜样育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总结经验,探索形成可持续、可示范、可引领、可辐射、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营造良好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有关部门要不断强化对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避免流于形式,切实将学生劳动教育落实、落地。学生处将对各学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并将其作为学生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季度效能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学校网站、校报、微信公众号、LED屏等载体的宣传作用,推送劳动教育案例、榜样人物等,开设劳动教育成果专栏,宣传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多渠道传播,线上线下联动,形成“人人知劳动”,“人人爱劳动”的良好劳动教育氛围。
(三)注重统筹协调,及时总结经验
各二级学院、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形式,统筹安排好各项活动。要不断总结经验,充分挖掘工作开展中的优秀事例和先进集体、个人素材,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2021年7月16日